前兩天刷到一則新聞,大意是說“湖畔大學”被要求改名,不能叫“大學”,改成“創研中心”了,略感意外。聯想起4個月前,“混沌大學”也改名的現象,我心里還在嘀咕,這是什么信號嗎?
果不其然,估計也令全國所有企業大學、企業商學院的培訓同行驚掉下巴的是,18日下午獲悉,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關于規范“大學”“學院”名稱登記使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诽岬?,對企業設立的、無需審批登記的內設培訓機構,有關部門要指導和督促其規范名稱使用行為,不得使用“大學”“學院”字樣的名稱及簡稱開展任何形式的宣傳等活動。
《意見》提到,近年來,一些企業內設培訓機構、社會組織,未經批準冒用“大學”“學院”名稱,并對外開展宣傳、招生等活動,造成社會公眾誤解,擾亂了教育秩序,產生了不良影響。為全面清理整頓“大學”“學院”名稱使用亂象,規范名稱登記使用行為,牢牢堅守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經國務院同意,提出了該意見。
初看,這個規定和意見是沒問題的。但深入仔細、客觀地講,這里面涉及一些模糊的問題,也是有爭議的,比如,“企業大學”與通常所說的高等院校/大學/學院/職業院校等之間是什么關系?如何理解“企業培訓圈”與“教育圈”的關系?湖畔大學、混沌大學等是不是企業大學?他們的取締或被改名,企業培訓行業主流的“企業大學”是否是被“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了?再冒犯一點,上層是否真的理解“企業大學”的本質、內涵和精髓,是否被一些掛著“企業大學”羊頭賣各自****的所謂企業內設培訓機構擾亂視線而影響決策了?等等。
下面我以個人多年行業觀察者的角度,簡要粗淺的做一些分析,不代表任何官方或組織,僅供理論探討。若有所誤,歡迎批評指正。
第一點,“企業大學”概念是一個舶來品,最早誕生于美國,這一事實目前已得到全國企業培訓業界的公認。
從時間上看,迪士尼大學創建于1955年,時間最早,當時它的主要職能是對迪士尼員工進行各種技能培訓。通用電氣(GE)克勞頓管理學院則成立于1956年1月3日,時間與迪士尼大學相近,但戰略定位、管理變革與建設成就及其對后世的行業影響力要遠高于前者。因此,國內外大多數同行、學者更愿意接納:GE克勞頓管理學院(又稱“克勞頓村”)是全球第一所企業大學。實際上,企業大學真正的繁榮發展是在20世紀80-90年代,美洲、歐洲、澳洲和東南亞,紛紛熱衷企業大學的研究與創新實踐。其中,又以美國的摩托羅拉大學為最,被業界奉為現代企業大學建設的標桿典范。
企業大學的概念和運營管理模式傳入中國,則是在20世紀90年代。一個典型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志性事件是,1993年,摩托羅拉中國大學成立。由此,拉開了中國企業大學發展的序幕,并以1998年海信學院的成立作為本土企業大學探索的開端。 中國企業大學發展歷程
可見,中國企業大學建設起步相對較晚,但后勁十足。調研發現,國內各大知名企業為何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陸續主張籌建企業大學,在此后20年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全國此起彼伏的發展熱潮,是有多種方面原因的,并形成了獨特的發展規律。
如果根據這份意見的決定,是否意味著,中國過去20多年的企業大學與企業教育培訓工作的發展歷程是錯誤的?莫非歷史跟我們開了個玩笑?
第二點,中國企業大學的出現,是破解傳統大學/高職院校與企業單位之間的員工能力鴻溝問題(比如長期存在的“工學矛盾”問題)的新選擇。研究發現,最初的企業大學發展雛形,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前后。它是早在1914年便已開始的在職教育培訓的一種趨勢延續,也是新時期國內企業快速提升員工職業技能和人才競爭力的新學習形態。從終身學習理念角度看,企業大學可以被視為以高等教育為主體的大學時代之后,成人在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上的延伸??梢哉f,企業大學是職場學習的主陣地。從產教融合角度看,企業大學也是連接“企業培訓圈”和“教育圈”,打通校企合作的核心樞紐和關鍵方,此大學與彼大學,“門當戶對”,未嘗不可?
第三,中國企業大學是企業教育培訓專業理論、學習技術、培訓體系長期積淀和發展的結果。企業大學建設背后是有一套底層邏輯的,不是像市場上的培訓機構那么粗暴式教學的,盡管這個邏輯業內尚無定論,但也有一些共識: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認知科學、建構主義、行為學、人力資源理論等,是企業從事教學設計、項目運營、培訓實踐和人才發展的基礎理論。這些底層學問決定了企業大學建設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系統復雜性高的企業教育培訓、組織學習與人才發展工作。因此,目前國內企業大學發展的專業水平,基本代表了中國企業培訓行業發展的專業程度。
第四,中國企業熱衷企業大學建設是一種企業戰略選擇的升級。企業大學,是一種加速員工與組織發展的戰略工具,而不是培訓機構。國內企業大學在發展早期階段,突出的是個人領導力塑造,后又轉向強調企業全員職業技能的快速復制、組織學習與業務績效整體能力的提升,直至面向企業客戶/合作伙伴的行業賦能、產業鏈生態學習建構、社會責任擔當等衍生行為,都是一種戰略選擇與創新探索。因此,具備實現組織戰略使命的能力,并踐行自身的存在價值,是企業大學登上歷史舞臺的決定性因素。
第五,企業大學是中國企業內部培訓單位對組織結構改良與能效升級的結果。大約在20世紀中葉,隨著美國從主要以技能為基礎的工業經濟過度到以知識為基礎的信息經濟,培訓部門/學習發展部門的重要性和價值有效性愈發突顯,這個特征在21世紀前十年的中國企業培訓界也同樣具備。此后,隨著以互聯與數據為基礎的數字時代到來,加速了企業培訓中心或商學院向多元化組織形態的企業大學轉型與升級??梢哉f,企業大學確實大多源自初期的企業培訓部門,但在組織內部的定位、職能、價值上,它對企業更具有戰略意義,也是當下企業培訓與人才發展工作的最高級組織形式。
當然,中國企業大學的進程也是全國企業培訓行業整體發展推動的結果。并且,在中國,企業大學已漸漸發展成為繼商學院、培訓咨詢公司之后的第三極“智慧體”,尤其是在成人學習原理與基礎理論、課程開發與教學技術、項目設計與運營、基于業務支持的培訓改良等方面的創新探索和實踐成果頗為豐碩,比如,由企業大學萃取提煉或創新的各類管理思想、方法論、工具、案例、模型、教材等,數不勝數。
總的來看,企業大學要在本企業組織中籌建并發展起來,它的最早提出者及其創建的初心也非常關鍵,會直接地影響到后期企業大學在內部被接納和受尊重的程度、運行和發展的速度。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大學”創始人的初心變了,商業色彩濃了,市場化探索出現問題時,確實容易給我們整個企業培訓行業帶來亂象,擾亂視聽。從這個角度看,《意見》的頒布,也是順理成章的。
問題在于,僅僅因為湖畔大學、混沌大學的問題,以及一些市場上根本稱不上“企業大學”的培訓機構自身問題,上層就一刀切,這個決策是有待商榷的。至少,個人覺得,一,不能讓中國企業培訓市場的亂象繼續默認下午,是要整改,二,不能一棒子打死,不能抹殺20多年中國企業大學、60多年全球企業大學的客觀發展規律和成果,三,上層要有對“企業大學”“培訓機構”“商學院”“培訓公司”等應該有個標準定義、邊界要說清楚。
不然,這次因混沌大學、湖畔大學引發的導火索,引發的將是中國所有企業集團企業大學建設歷史性的、全國性的行業大事件。包括央企、國企、民企、外企,甚至一些媒體集團、園區型企業大學、行業聯盟組織。打擊面或者說影響面實在太大。
說的保守點,就是個企業大學名稱修改的事情,叫不叫“大學”“學院”都可以,行駛“企業大學”的戰略職能就行。往大了說,這將會引起企業大學重走“培訓中心”的老路,會引發企業大學與企業人力資源之間部門隸屬關系的再次紛爭、企業大學從業人員的離職潮、獵頭招聘市場、大學摘牌與硬件上的翻新、企業大學品牌形象、企業大學與外部合作協議文本修改、企業大學產品業務策略調整,等等等等。不客氣的講,這個規定,是對企業大學從業人員的一次行業型誤傷式打擊。
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也確實是近幾年出現的。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現對線下面對面的課堂培訓、共創研討會、專題論壇等本來沖擊就很大,也間接地刺激了中國企業大學建設者們反思一個問題:企業大學生存與未來空間。
觀察發現,這個問題經常被提及,并且,可以換個視角來看待它,即回歸企業大學的內涵與本質:什么是企業大學?什么樣的企業大學才能稱之為“企業大學”?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企業大學的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仍著眼于企業核心人才的培養(比如干部管理學院、專業/技能人才學院),部分企業大學則在積極探尋企業大學轉型的創新之路。此外,業界還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疑問: ■ 淘寶大學、小米谷倉學院、騰訊青藤大學、美團大學、湖畔大學、混沌大學等,算不算企業大學? ■ 一個幾百人的公司,是否有資格成立企業大學? ■ 依賴于自動化數字科技而非人力勞動的企業,是否有必要建企業大學? ■ 那些直接市場化運營或為股東創造價值的企業商學院,算不算企業大學? ■ 政府機構、媒體集團、醫院、培訓咨詢公司、非盈利組織聯盟等,能不能建企業大學? 這些現象和問題折射出一個核心命題:企業大學是否需要重新定義?
“另類”企業大學典型的概況比較
事實上,業內同行對以上對上述幾所“新形態”企業大學的認識和看法不一。認為它們屬于企業大學的,論點依據是企業大學的本質內涵沒有改變,都是通過培訓進行賦能。而認為它們不屬于企業大學的,是因為這些“另類”企業大學的生源、服務對象都已發生了改變,比如湖畔大學的目標學員是創業3年以上的創業者,而這些學員可能曾經都是長江、中歐商學院的EMBA學員,而傳統的企業大學主要是面向企業內部員工、管理干部等進行培訓賦能。 問題就在于,湖畔大學等這些“大學”已經從企業內部的培訓機構,走到了具有社會責任的社會型大學的地步,如果這種社會責任感出問題了,當然會擾亂社會和行規,政府和上層出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通過上面的初步分析,我們發現,問題的焦點越來聚焦了。從目前全國企業大學及培訓行業的多數人共同來看,湖畔大學、混沌大學等是不能稱之為“企業大學”的。
常規企業大學與“新形態”企業大學的比較
《意見》明確,大學、學院是具有特定功能和作用的法人組織,應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標準、程序審批設立,其名稱經批準方可使用。而不懂行的人有所不知,湖畔大學是市場化運作的法人單位,但我們所常說的“企業大學”,一般是不具有法人性質的,并不是公司,而只是企業集團內部設立的一個組織機構。阿里巴巴集團內部其實有個可以稱得上是企業大學的組織,叫做湖畔學院。這是對內做組織發展、人才發展服務的,和湖畔大學是兩碼事。
因此,從《意見》的規定來看,我覺得《意見》缺少細則的規定,邊界有點模糊,容易“打擊一大片”。
國際企業大學專家的“企業大學”概念定義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企業大學是由企業出資,以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一流的商學院教授及專/兼職培訓師等為師資,通過課堂培訓、行動學習、案例研討、實戰模擬、在線學習等教學手段,以培養企業人才、推動組織和業務發展、賦能產業生態為目的,滿足成人職場學習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培訓模式。
因此,企業大學是一個教育實體,同時也是一個戰略工具。顯然,一些“另類大學”問題的出現,讓企業培訓行業的行內人、外行人都聚焦和談論起來了。至于《意見》最后是否還有補充性的細則意見出臺,不得而知。只能繼續從行業觀察的角度去繼續留觀,并保持一絲絲期待,希望上層能重新考慮里面的一些模糊問題。 ![]() 除非注明,文章均為 中房商學院 原創,本文地址: |
摘要:通過企業大學系統建設企業大學,一方面使企業在建設企業大學...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企業面...
摘要:摩托羅拉大學最早于1974年在芝加哥成立,由摩托羅拉公司的第...
摘要:蒙牛是真的在用培訓的方式把員工對企業文化的理解,作為選拔...
摘要:圍繞企業文化和企業戰略,通過建設先進的網絡學習管理平臺構...
摘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逐漸提高、局域網、教育培訓的教室及電...
摘要:企業大學是以企業文化、企業戰略為核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按...
摘要:騰訊大學恐怕是所有企業大學中最年輕的了,其成立于2014年,...
摘要:指基本適用于所有企業的商科及技能類課程,這類課程對于企業...
摘要:阿里商學院是中國互聯網第一家企業學院,于2004年成立。在不...
摘要:通過企業大學系統建設企業大學,一方面使企業在建設企業大學...